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

推動社會住宅工程浩大 住宅法實為起點!(住展2011-10-6)

推動社會住宅工程浩大 住宅法實為起點!
【住展房屋網/台北報導】

近年都會區高房價問題引發民怨,使得此次總統大選,房地產乃至居住問題,成為選戰攻防重點。而除了不動產稅制漏洞外,在國外行之有年,以照顧社經弱勢居住權為核心精神的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,也開始獲得重視。而上週六正值世界人居日,因此約去年此時成立的社會住宅推動聯盟,邀請了歐美亞六國共12位此領域之專家,舉辦為期兩天(10/3,4)的「國際社會住宅研討會」。


然而研討會首日,『恰好』碰上馬英九召開『黃金十年』記者會,因此國內主流媒體,對該研討會關注相當有限。不過說實話,目前連相關法源都還沒有,一般民眾對弱勢族群又有其既定(不良)印象,認為和這類人當鄰居有害居住品質,會使房價下跌,因此在國內推動社會住宅,的確遭遇很多困難。


這次與會的國外專家,當然有政府部門,非政府、非營利組織人士及學者,但也有建築師及半營利性機構代表,足以顯見歐美推行社會或afforable housing可負擔(租金)住宅之層面相當廣,也早就成為居住政策的重點項目。


至於日本,情況算是最特殊,也和台灣最相近。十年前日本遊民問題相當嚴重,因此讓弱勢無家者有家可歸,成為日本政府近年施政重點。只是,根據與會的水內教授(大阪市立大學都市研究中心副主任)的分析,日本相關政策確有適切法源,但實際推動則是各部會各自為政,缺乏統合。這點對照台灣住宅政策(補貼),似乎也有類似之處。


對於台灣推動社會住宅,這些專家學者點出一些問題,比如國內房屋高自有率的定義有待商榷,空屋有多少,甚至相關資訊不透明等,故難以掌握真正有需要的族群在哪裡?有多少?他們更建議附設公共關係部門,負責與一般民眾溝通,化解任何可能的疑慮。至於將在本月中排入審查議程的住宅法(草案),堪稱國內推動社宅的法源依據,當然更是重要關鍵。據此他們也認為,應適度讓政治力介入(尋求政治盟友),且納入任何可用資源,才能發揮事半功倍之效。


建議方面,則包含謹守融合原則、避免二次隔離,注重特定族群之需求,並給予相關配套如就業輔導、健康照護等,甚至和社區及教育資源結合等。另外,此次研討會中一個美國(波士頓)案例更顯示,建案(依規定)提供一定比例的afforable housing,反而使得開發商較易取得融資;這和一般人的既定觀念大不同,實可作為國內推動社宅的參考。總括來說,則須『沒有耐心』地盡快做出成功之先導案例,不要怕犯錯,但要從中吸取經驗、創造成功典範。


其實台灣社會目前的居住問題,不僅是社經弱勢及都會高房價,還有人口老化及家庭關係、結構轉變等變數。因此社會住宅的推動,可說具有相當急迫性。而目前總統大選將至,此次研討會主辦者之一社宅聯盟召集人陳美鈴便坦承,這次的國際研討會也有政治盤算在其中,會後這12位與會專家,還親赴總統府會見馬英九,希望再給執政當局一些『壓力』。


說實話,這幾年社會住宅推動及住宅法立法,很快地從無到有,除了高房價現象的推波助瀾外,也正是因為適逢選舉,每一票都算數,長期位居弱勢的非營利組織第三勢力,才有機會與空間運作。這或許是台灣社會的悲哀,但也讓居住問題終於得到解決的契機。
只是會議閉幕式上,營建署長葉世文的致詞,不但一貫官式樣板,箇中還有一部分令人匪夷所思,甚至失望。明明(內政部長江宜樺)公佈五處社會住宅候選處,是去年11月的事,葉署長竟面不改色地說是今年六月。署長是真搞不清楚?還是刻意把時間往後挪半年,藉此掩飾目前中央推動(五處)社會住宅仍毫無進度可言?或許這次立院會期住宅法過關與否,就大致可檢驗執政黨真正的心態和作為吧?
2011.10.6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